选择什么? 如果出去去饭馆吃饭,你是选你喜欢吃的菜还是点没吃过的菜? 如果出去旅行,你是选一个你喜欢的地方还是从未去过的地方? 如果出去玩和人接触,你是选跟你熟悉的人还是跟陌生的人在一起? 如果你选择了喜欢的、熟悉的,那么按照王潮歌导演的话说,你就是“俗人”一个。 为什么呢?其实人呐,不过就是这三万多天。当一切都是熟悉的、已知的,并且你自认为这是你喜欢的时候。 其实更广阔的天地,更复杂的人生,你就截止在那了,你就没有了。 你想想,你怎么知道,你没有吃过的那道菜,不是你未来也喜欢吃的呢? 你怎么知道,你没有去过的一个地方,不是你特别喜欢的地方呢? 你怎么知道,你认识了一个陌生人,他不能成为你的挚友呢? 当你把未知放在一个素之高阁、你不再沾染的地方。 而你把已知、确定当成你的舒适区,当成你的安全区,当成你可以触及的地方的时候,你的人生是不是就特单薄了。 人应该把自己的脚、自己的眼、自己的手伸向未知之地,人生不过三万多天,你寻思该怎么过啊?
李飞飞01:我看见的世界
李飞飞01:我看见的世界 莫文蔚、张怡宁、李飞飞,三位杰出女性外貌神似,更共具坚韧不拔的毅力与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。今天,让我们聚焦华裔科学家李飞飞。她身为三院院士,斯坦福大学教授,更被誉为 “AI 教母” 。 1976 年,李飞飞诞生于中国北京,出生医院毗邻故宫,产房位于二楼。彼时,她的父亲一时兴起前往公园观鸟,忘却时间,直至姗姗来迟。或许正因这场观鸟经历,父亲为女儿取名 “飞飞”。随后,李飞飞在成都成长,常随父亲奔赴野外,观察耕牛、捕捉昆虫,在幼小的心灵里悄然播下探索未知的种子。同时,受母亲熏陶,她博览中外文学名著,学业成绩斐然。初二那年,李飞飞确立了对物理学的热爱。 1989 年,李飞飞的父亲先行一步,移民美国,留下母女二人。直至 1992 年,李飞飞才与母亲一同移居至美国新泽西州的帕西帕尼小镇。初到美国,一家人的生活发生了巨大转变。父亲以修理相机维持生计,母亲则在礼品店担任收银员,原本在中国属于中产阶级的家庭,瞬间陷入生活拮据的境地,一家三口只能挤在狭小的一居室里。入学帕西帕尼高中后,李飞飞幸得数学老师萨贝拉先生的悉心指导与关怀,这段情谊也延续了她的一生。 1995 年,李飞飞高中毕业,凭借优异成绩获得全额奖学金,顺利进入普林斯顿大学攻读物理学专业。1999 年大学毕业时,高盛、美林等众多知名企业纷纷向她抛出橄榄枝。然而,在母亲的坚决劝阻下,李飞飞毅然决定同时涉足神经科学与计算机科学领域的研究。2000 年,她成功考入加州理工学院攻读研究生,正式开启跨学科的视觉研究之旅。2005 年博士毕业后,李飞飞在 2005年到2006 年期间担任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 - 香槟分校电机系助理教授。 2007 年,李飞飞启动了 ImageNet 项目,并于 2009 年完成项目初始版本。该项目堪称壮举,共收集了 1500 万张图片,涵盖 2.2 万个不同类别。但在当时,ImageNet 并未立刻引发广泛关注。之后,李飞飞团队举办了 ImageNet Challenge 挑战赛。2012 年,第三届挑战赛中,杰弗里・辛顿和他的学生亚历克斯设计的 AlexNet 大放异彩。这是一种神经网络算法,其图片识别准确率高达 85%,比上一年的冠军高出 10 个百分点,一举创造了计算机视觉领域的世界纪录。自此,ImageNet 的强大实力才真正为世人所见识。 2013 年至 2018 年,李飞飞担任斯坦福大学人工智能实验室主任。2015 年,她创立了 AI4ALL 项目,该项目获得梅林达・盖茨和英伟达 CEO 黄仁勋的资助。项目汇聚了来自 OpenAI、IBM、福特和埃森哲等公司的技术人员,致力于帮助高中生开展应用机器学习解决实际问题的项目,以造福人类社会。2017 年,李飞飞利用在斯坦福大学的休假时间,担任谷歌副总裁及云首席科学家。2019 年,她又担任斯坦福大学以人为本人工智能研究院(HAI)联合主任。 2020 年 2 月,李飞飞凭借在建立大型机器学习和视觉理解知识库方面的卓越贡献,当选为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。同年 5 月,她出任 Twitter 公司董事会新独立董事。10 月,又成功当选为美国国家医学院院士。2021 年 4 月 22 日,李飞飞当选为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。2023 年 11 月,其著作《我看见的世界》英文版正式出版。 ...
APP开发框架介绍
Android 和 iOS 平台的主流开发语言及技术栈随着时间不断演进,目前的主要开发方式如下: 一、Android 开发 Kotlin(官方首选) 自 2019 年起,Kotlin 成为 Android 开发的官方首选语言,由 JetBrains 开发,与 Java 100% 互操作。 优势:语法简洁(减少样板代码)、空安全(降低空指针异常)、支持协程(简化异步操作)、与 Android SDK 深度集成,官方新 API(如 Jetpack Compose)优先支持 Kotlin。 应用场景:原生 Android 应用开发,尤其适合复杂业务逻辑和现代 UI 开发(如使用 Jetpack Compose 构建界面)。 Java 传统 Android 开发的主力语言,目前仍被广泛使用(大量 legacy 项目和第三方库基于 Java)。 优势:生态成熟、开发者基数大、兼容所有 Android 版本。 现状:虽然官方推荐 Kotlin,但 Java 仍是合法选择,两者可在同一项目中混用。 跨平台方案 Flutter(Dart 语言):谷歌推出的跨平台框架,通过 Dart 语言编写,可同时生成 Android 和 iOS 原生应用,性能接近原生。 React Native(JavaScript/TypeScript):基于 JavaScript 生态,通过组件化开发跨平台应用,适合快速迭代。 Kotlin Multiplatform Mobile(KMM):使用 Kotlin 编写共享业务逻辑,UI 层仍用原生语言(Android 用 Kotlin,iOS 用 Swift),适合逻辑复用。 二、iOS 开发 Swift(官方首选) ...
Vue开发框架介绍
Vue3介绍 Vue3 是 Vue.js 框架的第三个主要版本,于 2020 年正式发布,相比 Vue2 进行了全面重构,在性能、可维护性、扩展性等方面有显著提升。它保留了 Vue 一贯的“渐进式框架”理念,同时引入了诸多现代前端技术特性,以下从核心特性、架构变化、常用 API 等方面详细介绍: 一、核心特性与优势 性能大幅提升 响应式系统重构:从 Vue2 的 Object.defineProperty 改为基于 Proxy 的响应式系统,支持监听数组索引、对象新增属性等 Vue2 中难以处理的场景,且避免了递归遍历对象的性能损耗。 编译时优化:通过“静态标记”区分模板中的静态节点(如纯文本、无绑定的标签)和动态节点,减少虚拟 DOM Diff 时的对比开销;支持“按需更新”,仅重新渲染受影响的节点。 更小的体积:移除了 Vue2 中不常用的 API(如 filter),通过 Tree-Shaking 支持按需引入,核心库体积比 Vue2 减少约 40%。 更好的 TypeScript 支持 Vue3 源码采用 TypeScript 编写,原生支持类型定义,解决了 Vue2 中使用 TypeScript 时类型推断不足的问题。 组件、Props、生命周期等 API 均提供完整的类型提示,开发工具(如 VS Code + Volar)可实现更精准的代码补全和错误检查。 Composition API(组合式 API) 替代 Vue2 中 Options API(选项式 API)的核心创新,允许按逻辑功能组织代码,而非按 data、methods、computed 等选项拆分。 解决了 Vue2 中大型组件代码分散、复用困难的问题,通过 setup 函数或 <script setup> 语法实现更灵活的逻辑组合。 二、核心 API 与语法 1. Composition API 核心函数 setup 函数:组件初始化时执行,是 Composition API 的入口,返回值可直接在模板中使用。 ...
go web框架基础介绍
go web框架基础介绍 GoFrame框架 goframe 是一款基于 Go 语言的全栈开发框架,主打“简单、强大、易用”,提供了从 Web 服务、ORM、缓存、日志到微服务治理的一站式解决方案。其设计理念是“让开发者用最少的代码实现最复杂的功能”,同时兼顾性能与可扩展性。 一、核心特性与架构设计 goframe 的架构采用分层设计,核心模块包括: 基础层:提供类型转换、错误处理、配置管理等基础工具; 组件层:封装 ORM、缓存、日志、验证等核心组件; 服务层:支持 Web 服务、微服务、CLI 命令行等场景; 生态层:提供代码生成、文档工具、监控告警等周边支持。 整体架构强调“模块化”与“低耦合”,各组件可单独使用(如仅用其 ORM 模块),也可协同工作构建完整系统。 二、核心原理与实现机制 1. Web 服务核心原理 goframe 的 Web 服务基于标准库 net/http 封装,但做了深度优化: 路由机制:采用“树形路由”+“优先级匹配”设计,支持静态路由、参数路由(:name)、通配路由(*any)等,路由匹配效率接近 O(1)。 例如:/user/:id 和 /user/list 同时存在时,静态路由 /user/list 优先级更高,避免歧义。 中间件模型:基于“责任链模式”实现,支持全局中间件、分组中间件、路由中间件,中间件可通过 ctx.Next() 控制流程继续或终止。 上下文(Context):自定义 gctx.Context 整合请求信息、响应控制、日志、错误处理等功能,替代标准库的 http.Request,提供更丰富的上下文能力。 性能优化:通过对象池(sync.Pool)复用上下文对象,减少内存分配;支持连接复用和协程池,降低高并发下的资源开销。 2. ORM 模块实现原理 goframe 的 ORM 是其核心组件之一,主打“零 SQL 编程”和“自动映射”: 数据映射:通过结构体标签(如 gorm:"column:user_id")实现 Go 结构体与数据库表字段的自动映射,支持嵌套结构体、联合查询等复杂场景。 SQL 生成:基于“链式操作”构建查询(如 db.Model(&User{}).Where("age > 18").Limit(10).Select()),内部自动转换为 SQL 语句,避免手写 SQL 带来的风险。 连接管理:采用“连接池”模式管理数据库连接,支持主从分离、读写分离,可配置最大连接数、超时时间等参数,优化数据库访问性能。 事务支持:通过 db.Transaction() 实现分布式事务,支持嵌套事务和自动回滚,确保数据一致性。 3. 依赖注入与模块管理 goframe 引入了“依赖注入(DI)”思想,通过 g.Init() 初始化模块,自动管理组件间的依赖关系: ...
golang语言核心原理
golang语言核心原理 一、Go 语言的 GMP 模型 Go 语言的 GMP 模型 是其并发调度的核心机制,全称为 Goroutine、Machine、Processor,用于高效管理和调度轻量级线程(Goroutine),实现高并发性能。它解决了传统线程调度的开销问题,让 Go 能轻松支持数万甚至数十万并发任务。 一、GMP 核心组件 GMP 模型包含三个核心角色,协同完成 Goroutine 的调度: 1. G(Goroutine) 含义:Go 语言的轻量级线程(协程),是并发任务的执行单元。 特点: 轻量:初始栈大小仅 2KB(可动态扩容至 GB 级),远小于操作系统线程(通常 1MB+)。 用户态:由 Go 运行时(runtime)管理,而非操作系统内核。 包含信息:执行栈、程序计数器(PC)、状态(如运行中、就绪、阻塞等)、绑定的 M 等。 stateDiagram-v2 [*] --> Ready Ready --> Running: M调度执行 Running --> Blocked: 遇到阻塞操作 Blocked --> Ready: 资源就绪 Running --> Ready: 时间片耗尽 Running --> Dead: 执行完成 Dead --> [*] 2. M(Machine) 含义:操作系统的内核线程(OS Thread),是 Goroutine 运行的“物理载体”。 作用:真正执行指令的线程,一个 M 同一时间只能绑定一个 P,运行该 P 管理的 G。 特点:由操作系统调度,数量通常与 CPU 核心数相关(但可动态创建,默认上限为 10000)。 3. P(Processor) 含义:逻辑处理器,是 G 和 M 之间的“中介”,负责管理 G 的队列并提供运行环境。 核心作用: 维护一个本地 Goroutine 队列(Local Run Queue,LRQ),存放待运行的 G。 持有 Go 运行时的资源(如内存分配缓存、调度器状态等),确保 G 在 M 上安全运行(避免多个 M 竞争资源)。 数量:默认等于 CPU 核心数(可通过 GOMAXPROCS 调整,如 runtime.GOMAXPROCS(4) 限制为 4 个 P),决定了 Go 程序同时运行的“逻辑并行度”。 二、GMP 调度流程核心逻辑 Go 调度器的核心目标是:让所有 P 的本地队列中的 G 被 M 高效执行,充分利用 CPU 资源。主要流程如下: ...
算法入门到进阶
在算法中,数据结构的选择直接影响程序的效率,其核心是匹配具体场景的操作需求(如频繁查找、插入、排序等)。常见数据结构可分为线性结构、树形结构、图形结构等,每种结构因存储方式和操作特性的不同,适用于特定场景。 一、线性结构:一对一的数据关系 线性结构是最基础的数据结构,元素间呈线性排列,核心差异在于内存存储方式(连续或离散)和操作效率。 数据结构 核心特点 优点 缺点 典型使用场景 数组(Array) 元素连续存储,通过索引访问,长度固定(静态)或动态扩容 随机访问快(O(1)),内存连续利用率高 插入/删除效率低(需移动元素,O(n));动态扩容有性能损耗 需频繁随机访问场景:如存储用户列表、矩阵运算、滑动窗口算法 链表(Linked List) 元素离散存储,通过指针/引用连接(单链表、双链表、循环链表) 插入/删除快(O(1),只需改指针);长度灵活 随机访问慢(O(n),需从头遍历);额外存储指针,内存开销大 频繁插入/删除场景:如链表式队列、LRU缓存(双链表)、邻接表(图的存储) 栈(Stack) 遵循后进先出(LIFO),仅允许在栈顶操作(push/pop) 操作简单,时间复杂度O(1) 功能单一,仅支持栈顶操作 表达式求值(如括号匹配)、递归调用栈、深度优先搜索(DFS) 队列(Queue) 遵循先进先出(FIFO),允许在队尾插入、队头删除 顺序处理数据,操作效率O(1) 中间元素操作困难 任务调度(如线程池任务队列)、广度优先搜索(BFS)、消息队列 双端队列(Deque) 队列两端均可插入/删除,结合栈和队列特性 操作灵活,两端操作O(1) 实现较复杂(如基于链表或循环数组) 滑动窗口问题、缓存实现(如Java中的ArrayDeque) 二、树形结构:一对多的层级关系 树形结构通过“父节点-子节点”形成层级,适用于具有层级关系的数据,核心是优化查找和排序效率。 数据结构 核心特点 优点 缺点 典型使用场景 二叉树(Binary Tree) 每个节点最多2个子节点(左、右),无平衡要求 结构简单,适合递归操作 极端情况下退化为链表(如有序插入成单链),查找效率低(O(n)) 基础树形结构学习,表达式树(如编译器语法解析) 二叉搜索树(BST) 左子树节点值 < 根节点值 < 右子树节点值,支持快速查找 查找、插入、删除平均效率O(logn) 不平衡时退化为链表(如顺序插入) 动态数据的查找(如字典查询),但实际中多被平衡树替代 红黑树(Red-Black Tree) 自平衡二叉搜索树,通过颜色规则(红/黑)维持平衡,最长路径不超过最短路径2倍 查找、插入、删除稳定O(logn),平衡性好 实现复杂,旋转操作耗时 TreeMap(Java)、C++ STL中的map/set,数据库索引(小型索引) B树/B+树 多路平衡查找树,B树节点存储数据,B+树数据仅在叶子节点,且叶子节点连成链表 减少IO次数(适合磁盘存储),支持范围查询 B+树非叶子节点不存数据,空间利用率更高 数据库索引(如MySQL InnoDB的聚簇索引)、文件系统(大量数据的磁盘存储) 堆(Heap) 完全二叉树,分为大顶堆(父>子)和小顶堆(父<子),支持优先操作 插入/删除O(logn),获取最值O(1) 不支持随机访问,查找效率低(O(n)) 优先队列(如任务调度按优先级执行)、堆排序、Top K问题(如取最大的10个数) 三、哈希结构:通过哈希函数快速映射 哈希结构(Hash)的核心是键值对(Key-Value)映射,通过哈希函数将键转换为存储地址,实现快速查找。 ...
Java核心概念
一 java基础 Java的跨平台性 Java可在不同操作系统上运行,原理是通过JVM(Java虚拟机)实现——Java代码编译为字节码(.class),由不同系统的JVM解释执行,即“一次编写,到处运行”。 抽象类 vs 接口比较 抽象类可包含具体方法和成员变量,接口仅定义方法签名(Java 8后支持默认方法)。 选择依据:若需共享代码或状态,用抽象类;若定义规范或回调机制,用接口。 volatile 关键字详解 一句话:Java中的volatile关键字通过内存屏障强制保证变量的可见性(修改后立即刷新主存)和禁止指令重排序,适用于状态标志、单例初始化等场景,但无法保证复合操作的原子性(如i++需配合锁或原子类)。 1. 核心特性 可见性 保证变量修改后立即刷新到主内存,其他线程读取时直接从主内存获取最新值,避免线程本地缓存导致的脏数据问题。 示例: volatile boolean flag = false; // 线程A修改flag后,线程B立即可见 禁止指令重排序 阻止编译器和处理器对指令进行重排序优化,确保代码执行顺序与编写顺序一致。 典型场景: volatile int a = 0; int b = 1; // 写操作不会被重排序到a的读操作之前 2. 底层实现原理 内存屏障(Memory Barrier) JVM通过插入内存屏障指令(如 StoreStore、StoreLoad)实现可见性和禁止重排序: 写操作:在写入 volatile 变量后插入 StoreLoad 屏障,强制刷写主存。 读操作:读取前插入 LoadLoad 屏障,确保后续操作基于最新值。 Happens-Before 关系 volatile 写操作先行发生于后续的读操作,形成线程间的同步约束。 3. 典型应用场景 场景 作用 示例代码片段 状态标志 线程协作终止条件(如中断信号) java volatile boolean running = true; 单例模式(DCL) 防止指令重排序导致半初始化对象泄漏 java volatile static Singleton instance; 配置参数 多线程共享的动态配置值(需配合锁或CAS保证原子性) java volatile int refreshInterval = 5000; 硬件寄存器操作 嵌入式开发中直接访问内存映射的硬件寄存器(确保每次操作直接访问物理内存) c volatile uint32_t *reg = (uint32_t*)0x1234; 4. 局限性 不保证原子性 ...
软件开发管理:如何提升大家绩效?
在软件开发管理中,提升团队绩效并非简单的“加压催工”,而是需要从目标对齐、流程优化、能力赋能、激励机制、团队氛围等多维度系统设计,结合软件开发的创造性、协作性、迭代性特点,激发团队的主动性和战斗力,同时减少内耗与重复劳动。 一、明确目标:让“做什么”和“为什么做”清晰可触 模糊的目标会导致团队精力分散,精准的目标能聚焦资源。软件开发团队的目标设定需兼顾业务价值与技术质量。 目标拆解:从“模糊任务”到“可落地指标” 用OKR(目标与关键成果) 或SMART原则定义目标:例如“Q3完成支付系统重构”可拆解为“关键成果1:9月前完成核心模块迁移(覆盖80%交易场景);关键成果2:重构后接口响应时间降低50%”。 关联业务价值:让团队理解“代码优化”“需求交付”如何影响用户体验或业务指标(如“这次性能优化能减少30%客诉”),避免“为开发而开发”。 优先级管理:拒绝“多头并行” 用MoSCoW方法(Must have/Should have/Could have/Won’t have)明确任务优先级,避免同时推进多个高复杂度需求导致资源分散。 定期(如每周)同步优先级变更:业务方临时加需求时,需同步“挤压了哪些原有任务”,让团队感知到决策的权衡,而非被动接受。 选择合适的目标管理工具 方法 核心特点 适用场景 优势 劣势 OKR(目标与关键成果) 目标(O)需有挑战性,关键成果(KR)可量化,强调对齐 创新型项目、需求多变的团队 激发创造力,灵活适应变化,聚焦价值 短期难衡量,需团队成熟度 KPI(关键绩效指标) 基于具体指标(如迭代完成率、bug率),侧重可量化结果 流程稳定的重复性工作(如运维、标准化开发) 易考核,数据驱动 可能导致“为指标而工作”(如忽视技术债务) 用户故事点 以用户需求为单位(如“用户登录功能”),估算工作量(故事点) 敏捷开发团队,迭代周期短 贴合业务价值,便于拆分任务 估算依赖经验,新手易偏差 目标设定的3个关键原则 对齐业务优先级:开发目标需直接支撑产品核心价值(如“Q3完成支付流程优化,降低30%支付失败率”),避免“为开发而开发”。 拆分至可执行粒度:大目标拆解为迭代级任务(如将“重构用户系统”拆分为“用户数据迁移”“接口适配”等子任务),每个任务明确负责人与交付标准。 预留缓冲空间:软件开发中需求变更、技术难题频发,目标需预留20%-30%的弹性时间(如迭代周期4周,实际规划3周工作量)。 二、优化流程:减少内耗,让“做事效率”提升 低效的流程是绩效的隐形杀手,需通过标准化与自动化减少非增值活动。 标准化开发流程,减少“重复踩坑” 明确迭代节奏:例如2周一个迭代,固定“需求评审→开发→测试→上线”节点,避免“无限期拖延”或“频繁变更范围”。 沉淀技术规范:如代码提交规范(Conventional Commits)、分支管理策略(Git Flow)、测试用例标准,减少跨成员协作的沟通成本。 自动化工具提效:用CI/CD工具(Jenkins、GitLab CI)自动完成构建、测试、部署;用代码审查工具(SonarQube)自动检测低级bug,让开发者聚焦核心逻辑。 每日站会“三问”:每人用1-2分钟回答“昨天做了什么”“今天计划做什么”“遇到什么阻塞”,快速暴露问题(如依赖其他团队的接口未到位)。 迭代复盘会:迭代结束后,用“帆船模型”复盘——哪些做得好(继续保持)、哪些待改进(如测试环境不稳定导致联调延迟),并明确下次迭代的优化动作(如提前1天准备测试环境)。 精简沟通,避免“会议过载” 区分沟通场景: 日常同步用15分钟站会(只说“昨天做了什么/今天计划/阻塞问题”); 复杂方案讨论用专题会(提前发文档,明确讨论目标); 非紧急问题用异步工具(如Confluence、飞书文档)沉淀。 可视化进度:用看板工具(Jira、Trello)实时展示任务状态(待办/进行中/阻塞/已完成),阻塞问题标红并指定负责人,避免“信息黑箱”。 简化审批环节:开发相关审批(如代码合并、测试环境申请)通过工具自动化(如GitLab的Merge Request审批流程),避免线下流转。 三、赋能成长:让团队“有能力做”,而非“被迫做” 软件开发是协作密集型工作,信息孤岛会导致重复开发、理解偏差等问题。 针对性补短板,避免“能力断层” 识别团队能力缺口:例如新人多则加强基础培训(如框架使用、业务知识);资深成员多则引入新技术分享(如微服务架构、AI工具应用)。 建立“传帮带”机制:让资深开发者担任“技术导师”,结对辅导新人;定期组织“代码复盘会”,分析线上bug或性能问题的根因,转化为团队经验。 允许“试错空间”,鼓励创新 预留20%“创新时间”:让团队尝试优化现有工具(如写个脚本简化测试流程)或探索新技术(如用低代码平台加速开发),提升工作成就感。 区分“不可接受的错”和“可复盘的错”:例如线上故障未走灰度发布流程是“不可接受的错”(需完善流程);而新技术选型导致初期效率低是“可复盘的错”(总结经验即可),避免因怕犯错而保守不前。 推动知识共享与传承 建立团队知识库:沉淀高频问题解决方案(如“接口超时排查步骤”)、核心模块设计文档、历史项目经验(如“某项目踩过的坑”),用Wiki或语雀维护。 定期技术分享:每周1次内部分享会(30分钟),轮流讲解技术难点、新工具使用(如“如何用Jenkins实现自动部署”),提升团队整体能力。 必备工具清单 ...
AI是什么之旅游
通过豆包APP,先询问:“从北京出发,去大同旅游,出一份四天三晚的游玩计划” 再询问:“推荐大同的美食和饭店” 根据以上内容即可整理一份大同旅游攻略 最后我们就可以去欣赏下大同的美食、美景 大同攻略如下 行程 第一天(半天):大同博物馆,古城墙夜游(古城墙,东南邑历史文化街区) 第二天:云冈石窟、大同古城墙(华严寺、九龙壁、代王府、法华寺等) 第三天:北岳恒山、悬空寺、应县木塔 第四天:回程~ 大同古城 善化寺–>华严寺–>钟楼–>四牌楼–>九龙壁–>代王府–>法华寺 关帝庙–>鼓楼–>净土寺–>文庙 大同介绍 大同位于山西北部,晋冀蒙交界处,是北魏都城、辽金陪都,有 “三代京华” 之称。云冈石窟为世界文化遗产,悬空寺是罕见三教合一古建,应县木塔为现存最高木构建筑。恒山为北岳,大同博物馆展地方历史。刀削面、羊杂等美食独具风味。曾以煤炭为支柱产业,现正转型发展新能源、文旅等新兴产业。 大同市是山西省省域副中心城市,以下将从其地理环境、历史文化、旅游景点、特色美食、经济发展这几个维度展开详细介绍: 地理环境 地理位置:位于山西北部,地处晋冀蒙交界处,北以外长城为界,与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相邻,西、南与本省朔州市、忻州市相连,东与河北省张家口市、保定市相接。 地形地貌:地处黄土高原东部边缘和太行山脉交接地带,地势高亢,地貌类型复杂多样,山地、丘陵、盆地、平川兼备,自西北向东南呈“T”字形。 气候特征: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,主要气候特点是降水偏多但时空分布不均,气温略偏高,日照偏多,无霜期偏长,大风天气偏多。 历史文化 历史沿革:大同历史悠久,古称平城、云州、云中,辽代改称大同。曾是北魏京都,辽金陪都,明清重镇。战国时初为代国,后并入赵地;北周时复置恒安镇;民国废府留县;1949年和平解放,成立大同市。 文化交融:处在内外长城之间,是北方的边陲重地,是胡汉文化交融的地方,形成了独特的多民族交融文化。赵武灵王曾在此推广胡服骑射,北魏时期鲜卑族在此建都,进一步促进了民族文化的交流与融合。 非遗文化:拥有市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103项,其中国家级保护项目有雁北耍孩儿、灵丘罗罗腔、恒山道乐、晋北鼓吹、广灵染色剪纸、左云楞严寺寺庙音乐、北路梆子、大同铜器制作技艺等8项。 旅游景点 云冈石窟:中国三大石窟之一,位于大同市云冈区云冈镇1号,依山开凿,东西绵延1000米,现存洞窟53个,石雕造像5万余尊,其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极高,是世界文化遗产。 悬空寺:位于大同市浑源县东南郊恒山脚下,是中国唯一的高空绝壁建筑,也是罕见的佛、道、儒三教合一的寺庙,建筑悬挂在悬崖峭壁之上,十分壮观。 大同古城墙:是古代军事建筑史上的重镇,位于大同市平城区,城墙高大坚固,城楼、角楼等建筑气势恢宏,登上城墙可俯瞰古城风光。 九龙壁:位于大同市平城区大同古城大东街18号,是明初代王朱桂府的照壁,由426块特制的五彩琉璃构件拼砌而成,长45.5米,高8米,厚2.02米,是国内建筑最早、规模最大、保存最好的龙壁。 华严寺:位于大同市平城区大同古城下寺坡街459号,始建于辽重熙七年,依据佛教经典《华严经》而命名,其大雄宝殿建筑面积宏伟,殿顶鸱吻高大,天宫楼雕塑艺术堪称辽金时期“海内孤品”。 特色美食 大同刀削面:大同特色面食,面条中间厚两边薄,形似柳叶,入口外滑内筋,软而不粘,越嚼越香。 羊杂:以羊头、羊蹄、羊心、羊肝、羊肺等羊内脏为主料,加入粉条等食材,再配以辣椒、花椒等调料,味道浓郁,口感丰富。 大同兔头:有麻辣、五香等多种口味,肉质鲜嫩,骨头入味,是大同人喜爱的小吃之一。 黄糕:由黄米面蒸制而成,可油炸或油煎,外酥里嫩,香甜可口,通常搭配豆馅、糖等食用。 经济发展 传统产业:以煤炭为主的矿产资源采掘业是全市的支柱产业,大同煤炭资源丰富,在全国煤炭产业中占据重要地位。 新兴产业:近年来,大同也在积极推动产业转型,发展新能源、文化旅游、装备制造、大数据等新兴产业,努力实现经济的多元化发展。 云冈石窟 基本介绍 地理位置:位于中国山西省大同市城西约 16 公里的武州(周)山南麓、武州川的北岸,地理位置为东经 113º20’,北纬 40º04’。 规模:石窟依山开凿,东西绵延约 1 公里,窟区自东而西依自然山势分为东、中、西三区。现存主要洞窟 45 个,附属洞窟 209 个,雕刻面积达 18000 余平方米,佛龛约计 1100 多个,大小造像 59000 余尊。 历史地位:云冈石窟距今已有 1500 年的历史,是佛教艺术东传中国后,第一次由一个民族用一个朝代雕作而成皇家风范的佛教艺术宝库,是公元 5 世纪中西文化融合的历史丰碑。1961 年 3 月被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;2001 年 12 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 “世界文化遗产” 名录;2007 年 5 月成为国家首批 5A 级旅游景区。 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