Java核心概念
一 java基础 Java的跨平台性 Java可在不同操作系统上运行,原理是通过JVM(Java虚拟机)实现——Java代码编译为字节码(.class),由不同系统的JVM解释执行,即“一次编写,到处运行”。 抽象类 vs 接口比较 抽象类可包含具体方法和成员变量,接口仅定义方法签名(Java 8后支持默认方法)。 选择依据:若需共享代码或状态,用抽象类;若定义规范或回调机制,用接口。 volatile 关键字详解 一句话:Java中的volatile关键字通过内存屏障强制保证变量的可见性(修改后立即刷新主存)和禁止指令重排序,适用于状态标志、单例初始化等场景,但无法保证复合操作的原子性(如i++需配合锁或原子类)。 1. 核心特性 可见性 保证变量修改后立即刷新到主内存,其他线程读取时直接从主内存获取最新值,避免线程本地缓存导致的脏数据问题。 示例: volatile boolean flag = false; // 线程A修改flag后,线程B立即可见 禁止指令重排序 阻止编译器和处理器对指令进行重排序优化,确保代码执行顺序与编写顺序一致。 典型场景: volatile int a = 0; int b = 1; // 写操作不会被重排序到a的读操作之前 2. 底层实现原理 内存屏障(Memory Barrier) JVM通过插入内存屏障指令(如 StoreStore、StoreLoad)实现可见性和禁止重排序: 写操作:在写入 volatile 变量后插入 StoreLoad 屏障,强制刷写主存。 读操作:读取前插入 LoadLoad 屏障,确保后续操作基于最新值。 Happens-Before 关系 volatile 写操作先行发生于后续的读操作,形成线程间的同步约束。 3. 典型应用场景 场景 作用 示例代码片段 状态标志 线程协作终止条件(如中断信号) java volatile boolean running = true; 单例模式(DCL) 防止指令重排序导致半初始化对象泄漏 java volatile static Singleton instance; 配置参数 多线程共享的动态配置值(需配合锁或CAS保证原子性) java volatile int refreshInterval = 5000; 硬件寄存器操作 嵌入式开发中直接访问内存映射的硬件寄存器(确保每次操作直接访问物理内存) c volatile uint32_t *reg = (uint32_t*)0x1234; 4. 局限性 不保证原子性 ...